胤旭機電網最新報道 >> 2015年工程機械行業十大發展趨勢(3) : 第五,機器人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工程機械在工程建設領域代替了人的體力勞動,擴展了人的手腳功能,但傳統機械還未能解決好人的體力和生理負擔問題,更不要說解脫人的精神和心……
第五,機器人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
工程機械在工程建設領域代替了人的體力勞動,擴展了人的手腳功能,但傳統機械還未能解決好人的體力和生理負擔問題,更不要說解脫人的精神和心理負擔了?,F代化工程機械應該是賦予其靈性,有靈性的工程機械是有思維頭腦(微電腦)、感覺器官(傳感器)、神經網絡(電子傳輸),五臟六腑(動力與傳動)及手足骨骼(工作機構與行走裝置)的機電信一體化系統。
機電信一體化并非機電與信息技術的簡單結合,它所構成的系統必須具備5項功能:具有檢測和識別工作對象與工作條件的功能,具有根據工作目標自行作出決策的功能,具有響應決策、執行動作的伺服功能,具有自動監測工作過程與自我修正的功能,具有自z身安全保護和故障排除功能。這也就是工程機械智能化的一些具體目標。未來工程機械將從局部自動化過渡到全面自動化,并且向著遠距離操縱和無人駕駛的趨勢發展。隨著人工智能的介入,工程機械將加快其現代化進程,使逐步過渡到完全智能化的作業機器人目標。到那時,一些新的機器人化作業程序就會應運而生。
第六,信息化制造
近年來,隨著信息化與制造業不斷深度融合,一種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——工業4.0正在到來,也就是我們說的信息化制造。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,工廠里所有的加工設備、原材料、運輸車輛、裝料機器人都裝有前文提到的那個CPS,都是“能說話,會思考”的。
控制這些智能工廠的企業,其業務流程和組織將會重組再造,產品研發、設計、計劃、工藝到生產、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數據信息將實現無縫鏈接。由此產生海量數據及其分析運用,將催生率先滿足動態的商業網絡、異地協同設計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、精準供應鏈管理等新型商業模式的興起。對于整個制造業產業體系來說,諸如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總集成總承包、互聯網金融、電子商務等產業新價值鏈也將會出現,由此產生的生產力是極為巨大的。根據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預測,這種變革將至少會為全球GDP增加10萬億—15萬億美元——相當于再創一個美國經濟。
有數據顯示,我國沿海地區勞動力綜合成本已經與美國本土部分地區接近。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,制造業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勞動力就業意愿的下降,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面臨重大危機。推進“工業化和信息化”融合,搶先進入工業4.0時代,保持住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,已經是必須選擇的命題。盡管前路漫漫,作為“世界工廠”,我們也擁有很多機遇,比如良好的政策環境、互聯網時代眾多的弄潮兒、足夠堅實的創新底蘊等。在這個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時代,我們相信,只要腳踏實地,勇于開拓,命運就永遠操控在自己手里。
咨詢與評論